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性帝王,武则天的出现无疑是一个极为壮丽的历史篇章。她不仅开创了一个充满辉煌的“上承贞观,下启开元”盛世,还留下了许多堪称伟大的政治成就。然而,尽管她成功登基称帝,意味着她曾突破了古代女性难以触及的权力高峰,但这并未代表她可以安然无忧地执掌江山。相反,外界反对她即位的声音此起彼伏,甚至有不少人要求她放弃帝位。刚开始,武则天对于这些反对的声音毫不退让,她毫不犹豫地以强硬姿态回应。然而,随着时间的推移,年岁的增长以及政务的繁重让她逐渐感到力不从心,最终,局势发生了变化。趁此时机,一些大臣开始蠢蠢欲动,最终迫使武则天在政治风暴中退位。
武则天退位后的日子也不再多,按理来说,武家历来有着许多过失,最终必然面临追责。然而,出乎意料的是,武则天临终时的一句遗言,却为武家遮挡了即将降临的灾难。这句遗言的内容成了她最后的保命符,使得武家免于遭受追究。这句话到底是什么呢?
展开剩余77%武则天出生在大唐开国功臣的家族中,原本,她的人生轨迹注定与众多贵族千金一般,由家族安排。然而,命运却让她走上了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。年幼的她便失去了父亲,而后父亲的长子继承了家产,排挤了她和母亲杨氏。尽管杨氏出自隋朝皇室,拥有不小的家世背景,她依然无法避免被排挤的命运。最终,杨氏带着女儿们回到长安,独自生活。那时,武则天尚在青春年华,已经展现出倾国倾城的美貌,年仅十四岁的她便声名远扬。由于其父的功勋,求亲者络绎不绝。
唐太宗听闻她的美貌与背景后,便急切召她入宫,成为了自己的后宫妃子。自此,武则天的命运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一进入皇宫,她与皇室的关系便注定了她的一生无法再脱离这层纠葛,并逐渐走向了权力的巅峰。初入宫时,武则天并未受到宠爱,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才人。但她并未因此气馁。十多年后的贞观二十三年,唐太宗去世,武则天的命运迎来了新的转折。没有子嗣的她,被迫出宫至感业寺,开始了她的守孝生涯。
然而,在这段孝期中,武则天与唐太宗的太子李治逐渐产生了微妙的情愫。尽管当时的身份限制了他们的接触,但李治继位后,已无人能阻止他再次接纳武则天。永徽二年,李治孝期结束后,他立即将武则天召回宫中,并对她宠爱有加。凭借着频繁的怀孕与生子,武则天逐渐稳固了自己的地位,并成功解决了王皇后和萧淑妃这两位强劲的对手。在李治的支持下,武则天最终被立为皇后。
但武则天的皇后之位可不止是后宫之主那么简单。在政治上,她获得了不小的权力,这一切都得益于李治的纵容。为了将武则天立为皇后,李治与她形成了政治上的合作关系,彼此成为了盟友。武则天利用这个机会,开始逐渐插手朝政,推动自己的势力扩展。她的影响力逐渐超越了皇后的框架,成为了实际上掌控大唐政权的关键人物。
在李治驾崩后,武则天继承了太后之位,并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权力。她开始着手将自己的亲族武家力量渗透进朝廷,从而把自己的亲戚们提拔到重要职务。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和武承嗣成了她最得力的帮手。武三思不仅成功晋升为宰相,还凭借自己的心机,策划了一系列措施以帮助武则天清除异己。而武承嗣则被任命为宰相,并在武则天的支持下大肆打压李唐宗室,为武则天的称帝之路扫清障碍。
随着武则天权力的巩固,她的统治逐渐走向了高峰。她登基为帝之后,外界的反对声仍未消停,但她始终未曾让步。她不仅在内政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,还通过联姻等方式将武家的势力进一步扩展。例如,她强行让女儿太平公主与薛绍离婚,将其嫁给武攸暨,从而进一步加强了武家与其他权力势力的联系。
然而,随着武则天年事渐高,到了她执政的最后几年,体力的下降和精力的不足让她的统治力逐渐削弱。此时,宗室和朝臣开始发动叛乱。在“神龙政变”中,年已82的武则天最终不得不将皇位交给自己的儿子李显,结束了她长达十五年的统治。而她,亦只能无力地在宫中度过余生,直到她因病去世。
在临终时,武则天留下了简短的遗言:“去帝号,称则天大圣皇后。”这一简短的十个字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,因为她的这句话表明,自己承认了并非真正的皇帝身份,而是以李唐皇室的一位皇后自居。这一让步使得武家避免了更为严厉的惩罚,也为李唐王朝的继承铺平了道路。虽然武则天一生被称为“皇后”,但在后世的历史眼中,她的帝王地位终究被认可,这无疑证明了她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发布于:天津市易速宝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