年少时,我初次读《水浒传》,看到宋江执意接受招安的决定时,心里充满了困惑。为什么他要放弃梁山上的自由,放弃那些肆意的欢乐——大碗喝酒,大块吃肉,逍遥自在的生活,去迎合朝廷的条条框框,接受那些繁琐的规矩呢?在当时看来,这个决定似乎让他显得软弱,甚至有些背叛。
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加,再度翻开这段历史,我逐渐体会到宋江的无奈。招安对于梁山而言,并非一个简单的选择,它是迫于形势的无奈之举,一种必须做出的艰难决定。梁山本是由一群因社会不公、走投无路的各路英雄豪杰汇聚而成。虽然这些好汉们个个豪气干云,行事直率,依赖着自己的一腔热血和过人的武艺,但如果谈及如何保障梁山的长久生存与发展,问题就显得非常棘手。
首先,他们如何维持生计,确保长期有足够的食物和资源呢?这似乎仅有两条路可以走。
其一,经营生意。
其二,扩展地盘,与朝廷争夺资源,依靠征收税费来维持生计。
展开剩余78%然而,这两条路哪个更容易呢?谈到经商,梁山上的兄弟们,哪一个是商人?他们大多是以武力为生的草莽英雄,日常的生活几乎与打劫、抢劫、杀人放火为伴。要让他们转行做生意,这几乎是天方夜谭,简直让人难以想象。
至于扩展地盘,情况更为复杂。想要成功扩大梁山的影响力,必须有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领导者,能够带领大家披荆斩棘,抵抗外部压力,规划长远发展。然而,梁山上并没有这样一位人物,能够用高远的眼光和坚定的信念引领众人。宋江,虽曾是一个体制内的小吏,但他真正的能力,并不在于开疆拓土,他更倾向于个人的小算盘。
宋江的身份与背景,决定了他对梁山的领导并不具备长远的战略眼光。其实,他进入梁山并非自愿,而是被逼无奈。他原本的理想是做一名官员,享受官场的荣华富贵。因为一系列的命运捉弄,他从一个小官员走上了落草为寇的道路。若不是误杀阎婆惜,宋江原本应当一生平稳,心怀仕途之梦。
然而,命运总是捉弄人。在流放江州期间,宋江因一时冲动作了首反诗,结果触犯律法,直至被判死刑,彻底断送了他当时心心念念的仕途。这一切看似是命运的安排,但仔细一想,这些其实是他多次选择错误的结果,将自己一步步推向了困境。
宋江上梁山,与其说是他主动选择,不如说是无奈之举。他心中依旧眷恋着官场,渴望恢复自己的名声和地位,对于梁山的生活没有真正的归属感。这种矛盾的心理深深影响了他日后的行为,也为后来的决策埋下了隐患。
在宋江成为梁山之主后,他并没有真正思考如何使梁山这个集体事业发展壮大,如何将梁山建设成为一个能够长久存立的势力。相反,他的心思一直在如何利用梁山这支力量来实现自己的复职计划。那些曾与他同甘共苦、共担生死的兄弟们,在他眼里,逐渐变成了实现个人野心的棋子。这不禁让人感到悲哀与惋惜。
宋江还试图用“洗脑”策略来改变梁山好汉的思想,他提出了两大重要问题:一是这些粗鲁汉子们的家庭问题,归根结底就是生理需求的问题。毕竟,人在梁山这样的环境中,久而久之,难免会引发矛盾与麻烦。二是后代问题,既然父母是土匪,孩子们也难道要继承这种“职业”吗?土匪这一行当本就风险重重,面对官军的围剿,随时可能命丧黄泉。梁山的英雄们开始逐渐意识到,这种生活带来的危机,使他们无法安宁,甚至连未来的希望也显得微乎其微。
因此,当朝廷提出招安的提议时,宋江顺势提出接纳招安的建议,这在梁山内部引起了极大的争议。宋江之所以倾向招安,是因为他希望能为梁山好汉们谋得一个相对安稳的未来,给他们一个安稳的出路,同时,也是在为自己寻找重返仕途的机会。可惜,他没有意识到,这背后所隐藏的巨大风险。
宋江最终在权力的诱惑下,成为了朝廷的马前卒,带领梁山众兄弟走向了覆灭的深渊。像武松那样英勇无畏、敢与猛虎肉搏的汉子,最后却因宋江的决定而断了胳膊;林冲,曾是禁军的教头,武艺高强,最终却心灰意冷,沦为病痛中的孤寂老人。这些原本应该拥有辉煌人生的英雄们,因宋江的一念之差,最终走向了不幸的结局。
宋江为了自己的官位,毫不犹豫地牺牲了70多条梁山好汉的性命。最终,他换来的“楚州安抚使兼兵马都总管”这一职位,虽然是三品官,但对于宋江来说,能满足他内心对虚荣的渴望,享受不错的待遇,也能给他一个响亮的头衔。然而,这个职位并没有带来他预期的真正满足,反而暴露了他自私与短视的一面。最终,宋江不仅没有真正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,反而背负着更多的负罪与悔恼。
发布于:天津市易速宝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